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感动!霍邱一位72岁老人不一样的离别……

  • 彼此爱人i@
楼主回复
  • 阅读:8066
  • 回复:0
  • 发表于:2018/5/10 16:35:16
  • 来自:安徽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霍邱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5月6日下午,72岁的皖西学院退休老干部刘乃梅,静静地走完了人生路,根据老人生前遗愿,在家人的陪伴和六安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见证下,无偿捐献了遗体和眼角膜。

    “妈妈,你听到了吗?有人会替你继续看这个精彩世界!”当得知七旬的老母亲眼角膜质量符合临床移植条件,至少可以帮助到两名角膜症患者重见光明时,刘乃梅的儿子赵先生悲痛之余也感到十分欣慰:“这是她留给我最宝贵的财富。”


     据了解,刘奶奶是霍邱县城关镇人,党员,1968年参加工作,1981年进入皖西学院工作,兼授法律基础课,还是校女生辅导员,老伴是皖西学院物理系的知名老教师,夫妻俩毕生致力于皖西学院,为皖西学院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刘老师生前照片

    “母亲的遗体捐献并非一时冲动,是她想了很久作出的一个重大决定。”赵先生表示,母亲还未生病前,就对遗体捐献非常感兴趣,与父亲、同事聊天的时候,经常提出生后要将自己的遗体捐献出来,不过那时,大家以为刘奶奶说的是玩笑话,都没在意。


    后来刘奶奶查出帕金森中晚期,知道无法治愈后,便更坚定了要捐献遗体的想法,每日不仅积极与病魔做斗争,还努力的阅读书籍及新闻,搜集大量的遗体捐献相关内容,每次去医院检查,都会咨询相关的条件与流程。

    当时一同检查的病患和家属都无比钦佩刘奶奶,可是刘奶奶却不以为然。“她就是希望能最后为医学科研做点有用的事情,觉得是件很平常的事情。”赵先生说,母亲从不觉得自己的决定有多伟大,她只是希望能尽自己最后一点绵薄之力。


    “她一辈子都甘于奉献,这是她生前最大的一个愿望,无论如何我也要帮她实现。”得知母亲的想法后,赵先生第一时间帮母亲联系安徽省红十字会,对母亲的身体做检查,精神和行动上都十分支持老人。


    去年,刘奶奶的身体经检查符合捐献条件,不仅如此,刘乃梅老人还特别提出要将脑部组织作为特殊医学研究案例,帮助国家和社会提高治愈疑难杂症的医疗技术,促进我国的科学研究。

    “捐献器官的人多,但捐献器官又同时捐献遗体作为研究的,还是比较少。”赵先生为了母亲的愿望,亲自跑了好几趟安徽省红十字,提供资料,办理遗体捐献证书。终于,去年8月,老人的遗体捐献证书办好了。


    “那时她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了,但看到那本证书,还是很开心。”回忆起母亲颤巍巍的双手接过证书的那一刻,赵先生的心情一下沉重起来,十分复杂。

    “母亲一直把那本证书当成宝贝,随身携带着,哪怕最后意识不清醒了,也都没离过身。”满足了母亲的心愿,没让母亲带着遗憾走,是赵先生心里最大的安慰。


    5月6日,刘奶奶病情突然恶化,六安市红十字会及时联络了安徽医科大学遗体接收站,并顺利办理了相关手续,当天下午六时许,成功完成了遗体和眼角膜的无偿捐献。

   根据刘奶奶的遗愿,后事一切从简,不愿被人太过打扰。

   “刘老师和她的丈夫为教育事业奉献了大半辈子,虽然平凡但深受学生们爱戴,我们作为同事,十分敬重刘老师。”六安市皖西学院党委宣传(统战)部副部长张丽萍表示,刘老师的事迹在老同事之间传开后,有人直接联系到他们咨询捐献遗体的相关事宜。刘老师最后一次“爱的奉献”感召到了身边更多的人,加入到这场爱心传递的队伍中。

   据了解,2016年以来,六安市器官无偿捐献共有9人,遗体无偿捐献15人,眼角膜无偿捐献21人。遗体器官捐献是造福人类的高尚行为,他们的无私大爱在全社会弘扬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和移风易俗的社会新风尚。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