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诗意栖居在乡村大地上————记我们的人文课程掠影

  • 蝼蚁@
楼主回复
  • 阅读:8909
  • 回复:4
  • 发表于:2018/11/13 17:49:06
  • 来自:安徽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霍邱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户胡镇中心小学  董艳

 

做教师,也做诗人,用诗人的情怀做教育,用生命抒写人们最关注的明天的诗!

————————题记

   遇上新教育,我在教室里和孩子们一起开始过上了一种诗意的大读写生活。六年来,我们围绕“人文教育”这一主题,以《沐浴古来之风》——诵读古诗文;《那诗意在乡土的歌》——读写儿童诗;《品味乡土生活》——写乡村生活;《荡舟书海》——整本书共读;《萤火之光》——亲子共读;《写给远方的诗》——给自己(父母)写信等课程编织着独属于我们乡土的诗意生活。

    下面,我汇报的是我们的子课程《那诗意在乡土的歌》——儿童诗的诵读与写作。

不断走近孩子,我发现——低年级的孩子活泼真诚、善于言辞,高年级的孩子沉默寡言、懒于思考。我不知道,我们的孩子怎么会变成这样?我想知道,我如何做才能拓展他们生命的长度宽度高度?

我寻找探索,2011年我遇见了新教育,和孩子们轻吟《向着明亮那方》,看着沉浸的他们,我对自己说:我要用诗歌在他们的生命里种一颗美好的种子。2013年起,我一边学习着新教育的理念,践行着各种课程,一边寻找属于乡村诗歌的声音,在教室里研发了乡土儿童诗读写课程——那诗意在乡土的歌。

虽然,我相信行动就有收获,坚守遭遇奇迹!我还是有些犹豫,把儿童诗的读写纳入我的学科课程行吗?在我们看来是无法拯救的事实面前,诵读与写作能创造奇迹吗?儿童诗的力量到底有多大呢?

2016年1月6日,天,不时飘着阵阵细雨,空气中流淌着乡土特有的味道。

“老师,王西楠写诗了——写《新年》了——”第一节课刚下,黄薇薇拿着诗歌读写本就跑来了。

入学那天,她的父母就央求:孩子有些……行行好,给带着吧!面对这对苍老夫妻的恳求,我没有任何理由拒绝这个生命的加入,就这样,一个有些特殊的孩子成为我们班的一员。

她无力计算,更不能阅读,字被孩子们称为天书,话被孩子们戏称外星人的语言,不管诗的语言多有趣,画面多么吸引人,她唯一能做的就是默默地坐着,跟着我们断断续续地,含含糊糊地读着。

为了打开她的心智,我努力过:和她“聊天”,给她找了个温柔善解人意的同桌,动员孩子们找她游戏……动了不少脑筋,也运用了不少的新法子,但,我还是未能找到打开这把锁的钥匙。

然而,我没想到,随着《那诗意在乡土的歌》在教室里不断地唱响后,她的眼睛里曾闪过一道亮光。我不知道那亮光是什么?但从那以后,每一个黎明,我都会拿出两分钟时间,教她读诗,虽然,她的朗读是那样的吃力,但她的表情告诉我她还是喜欢这样的诗歌的,或许这也是适合她的教育。

两年来,在校的每一个清晨的两分钟累计起来,对于任何一个孩子来说是微不足道的,而对于王西楠来说,这可能是她最快乐的日子。

“大姐上,人多少了,我就只到是心年来了。没花开了,一文,我就只到是心年来了。”读着那让人费力辨认的又蹩脚的文字以及似乎来自地球之外的画面,难道,我找到了那把钥匙?我的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憾,隐隐作痛,泪夺眶而出。

我没想到,这近800天1600分钟的诵读,竟开启了一个不会计算,不能阅读的孩子那久封在生命深处的智慧,让她提起笔来写自己的生命之诗,我的泪越发汹涌难止。

期末庆典上,我给予了王西楠这样的颁奖词:短短几行,你写出了自己的生命之诗,我们坚信那就是流淌在你心中最美的歌。

这是她独有的两分钟儿童诗诵读缔造的奇迹吗?这是我们的儿童诗读写缔造的奇迹吗?我还不敢下这个结论,但她开始思考了,学习着判断了,心智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这些的确是儿童诗的读写带来的,这更踏实了我们的读写之旅。

且思且行,我们沿着课程目标:通过乡土诗歌的吟诵,锤炼孩子的语感,培养自我教育的意识;通过作诗,培养孩子观察力、想象力、语言组织能力,形成合作意识;通过习诗,引导孩子表达内心真实的感受,学会梳理知识,掌握学习规律;最终,把孩子培养成懂得感恩,拥有乡土情怀,永葆真善美的人,让我们的教育从求知识抵达求智识的学习境界。

且行且思,我们这样行走:周二诵诗,开启诗——复习旧诗——诵读新诗——简单赏析——诗配画。我们诵读了300多首儿童诗。周三送诗,依据对孩子们生活学习的观察,我写儿童诗,周三早上把诗送给孩子们,引导他们赏析,对我的创作过程进行简单再现,并配画。我也写了300多首儿童诗。周四作诗,引导孩子对乡土生活进行再现,确定诗歌主题,畅所欲言,集体作诗,班级创作了300多首。周五习诗,先分别诵读前三首诗,接着以个人为单位说说本周收获,自由展示自己的创作,再说说创作小故事,个体累计创作了2000多首。课外寄诗,我用现象学思想,书写课程叙事,书写了20多万字。我们创生了自己的评价方式:主人公式,发表式,家人评价式,颁奖式,庆典式。

且诗且行,孩子们都能在诵诗结束十分钟内创作一首小诗,有的孩子兴致高时竟接连作好几首。刘铜硕等10人的诗歌创作先后刊登在诗刊《蓼风》上,刘岚潇等13人的诗歌发表在《新教育》。而诗歌浸润中,孩子们的笑容更灿烂了,思维更敏捷了,言语更纯净了,生命更丰富了;他们眼睛里流淌的自信及感恩;神情里流露出的诗人潜质;作诗的快乐;学习的幸福……非亲历者不可体会。

大读写中,我们将《那诗意在乡土的歌》课程中的金子美玲的《桃花瓣》与《沐浴古来之风》课程中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进行补充诵读,比较诵读,发现了古今对话这一有奇特的阅读乐趣,结合古诗词的厚重,儿童诗的活泼,我和孩子们先开启了《诗与诗》课程,重读《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进行儿童诗写作,又开启了《诗与文》课程,结合《小古文一百篇》的诵读进行儿童诗写作,自此,我们的读与写,给予了孩子充分的自由,培养了他们健康的怀疑和开放的思想。而,我更希望孩子们在这样的读写中,心智得到解放和成长。

且行且诗,我的诗歌多首刊发在《大别山晨报》,课程故事被霍邱县电视台报道;其叙事入围2015年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同年10月被《中国教师报》“课改周刊”报道并推荐参加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评选;年底我从全年报道的50个课程研发者脱颖而出在“课改研究”版做了《生命的印记不敢忘》的课程独白;2016年4月《当代教育家》杂志对我的读写成长及课程进行了报道;《安徽青年报》两次走进我们的课堂对儿童诗读写进行了全面报道。今年7月我们的课程获得了全国新教育十佳课程提名奖,我个人评为十佳榜样教师。我们的教学专著《那诗意在乡土的歌》、《寄一片情给乡土》正筹划出版。

思朝向诗,人文教育,最终抵达的不是整齐划一,而是以各种读写课程的魅力浸润孩子的生命,使其在阅读中,学习着判断,与他人对话,与自己对话;在写作中,学习着思考,与生活对话,与生命对话,最终发现自己,找到自己,成为自己,自然成长。

在乡土,在阅读与写作的引领下,我用饱满着“土气”的诗歌开启每个乡村黎明,我坚信,它能够用诗意的语言及诗人浪漫的艺术情调,深邃的哲学视角,虔诚的宗教情怀塑造孩子,最终带着真善美的良好品质走向社会,成为自己,善待他人,更好生活——

这就是我们乡村教师与孩子们所拥有的幸福完整的人文教育生活。

  
  • 一二四
  • 发表于:2018/11/13 19:12:35
  • 来自:安徽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 女王(Queen)
  • 发表于:2018/11/13 19:20:01
  • 来自:安徽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赞! (此评论虽然才1个字,,  但语法严谨,  用词工整,结构巧妙,琅琅上口,可谓言简意赅,足见评论人扎实的文字功底,以及信手拈来的写作技巧和惨绝人寰的创造能力,令人佩服佩服,  再加.上以感叹号收尾,实在是点睛之笔)
来自手机版
(0)
(0)
  
  • ■□後知後覺
  • 发表于:2018/11/13 19:54:09
  • 来自:俄罗斯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来自手机版
(0)
(0)
  
  • 珊嘉
  • 发表于:2018/11/13 19:57:22
  • 来自:澳大利亚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此事与本人一点关系也没有,本人只是来回帖子赚几个城市币的苦力
来自手机版
(0)
(0)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