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露水还未完全消散,微风拂过霍邱县白莲乡再生稻种植基地,千万株稻苗随风摇曳,沙沙作响。稻田两边,金黄与翠绿交织,宛如一幅流动的锦绣画卷铺展在大地上,空气中弥漫着阵阵稻香。

走进霍邱县白莲乡再生稻种植基地,一眼望去,成片的稻田郁郁葱葱,孕育着丰收的希望。霍邱县作为全国再生稻种植第一大县,种植面积占据安徽省的三分之一,而霍邱县白莲乡西河村凭借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不断创新的种植技术,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产业振兴之路。

在西河村,再生稻的生产与加工成为村集体经济的新亮点。再生稻俗称 "二茬稻米",其种植模式极具优势:利用头季稻收割后稻桩休眠芽,在适宜条件下萌发成苗并抽穗成熟,实现 “种一次收两季”。相比传统种植,它无需第二季重新播种插秧,且化肥施用量少,兼具生态环保效益,是省工、省力、省种、节本的新型稻作。

考虑当地村民有种植再生稻的传统,白莲乡西河村携手珍珠村依托农业专业化公司,积极开展粮食烘干、稻米加工,共同壮大村集体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这家名为“稻丰农业”公司犹如一台精密的 “乡村振兴发动机”,围绕水稻、小麦种植,开展烘干、保护价收购、统一储存、统一销售等全链条社会化服务,同时还提供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技术咨询、农机作业等服务,全方位解决农户在农业生产各环节的难题。

“农户种植再生稻比较散,粮食企业不愿意收购,当地农户一年能产2000斤左右,卖给村企进行销售,能帮助农户年均增收2000元左右。”白莲乡珍珠村党支部副书记杨丽红介绍说。

如今,珍珠村的农业公司已颇具规模。公司拥有两个粮食烘干及仓储中心和一个育秧中心,总占地25000平方米,其中烘干厂房及仓库5500平方米,标准化育秧工厂60000平方米;自有150亩优质水稻试验田,全程托管服务耕地1625亩,辐射耕地3100余亩,带动周边3314 人参与,直接解决56户低收入家庭增收难题。公司持有 “莲珍” 牌食用油和 “皖莲珍” 牌优质大米商标,日烘干粮食500吨,年产再生稻优质大米 15 万斤。不仅充实了百姓的 “钱袋子”,更成为了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为乡村振兴筑牢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谈及未来,白莲乡党委宣传委员许德国说,基地力争在 3 年内辐射50000亩耕地,托管服务面积扩大至6000 亩,进一步服务本村及周边农业种植户。通过订单农业形式,预计为种植农户亩均减少成本 150元,让农民种田更轻松。同时,每年还能为村集体经济增收35万元,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强大经济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