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王青士传略

王青士传略

关键词:霍邱,王青士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霍邱线
  • 电 话:
  • 网 址:http://www.huoqiuw.com
  • 感谢 linqing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41992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龙华千古仰高风,壮士身亡志未穷。
墙外桃花墙内血,一般鲜艳一般红。

   这首人们广为传颂的诗,是张恺帆为纪念龙华24位烈士所作。1931年2月7日夜晚,上海龙华的夜空乌云密布,呼啸的寒风传送出阵阵高亢的号声和令人揪心的枪声,24位坚贞不屈的共产党人血溅龙华,慷慨就义,他们就是中国革命历史上著名的龙华24烈士。其中有一位安徽霍邱人,他就是王青士,时年仅24岁。

             屈辱的童年

    王青士原名王之綰,参加革命后曾化名王青石、汪秋实、老胡等。其父王人鹏出身霍邱县城关富家,民国初年曾做过县知事。其母出身于贫苦农家,祖籍河南鹿邑。灾荒之年,随哥嫂流落在霍邱城关,因生活所迫,被卖至王家为婢女,后被这家老爷王人鹏纳为妾。不久,王人鹏携妻到奉天元供职。

   1907年,王青士呱呱落地。他的出生,使盼子心切的双亲深感欣慰,尤其是他的母亲,似乎看到了出人头地的希望。此后,他的弟弟王志秋和小妹又相继出世。在奉天,王青士度过了难忘的童年。后来,一家人又随父亲先后迁居安徽来安、毫县。

   1921年,王青士的父亲不幸去世,王青士的母亲在外举目无亲,万般无奈,只得拖儿带女返回霍邱城关。在王姓家族中,孤儿寡母受尽欺凌。为了孩子,王青士的母亲不再忍气吞声,她一方面奋起抗争,另一面教养孩子,希望他们赶快长大成人给她争气。母亲的悲剧身亡个孤儿寡母的遭遇,在少年王青士的心上烙下了深深的印记,他对封建家庭和黑暗的社会从满憎恨。 1922年,王青士高小毕业。翌年夏,他满怀求知欲望告别了母亲,带着弟弟前往北京求学。

                革命的青年
    北京是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古城,也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生基地。当年北京知识分子的思想十分活跃,各种进步刊物广为传流。来自穷乡僻壤的王青士,对这一切既觉新鲜、又深感振奋。他将弟弟王冶秋送到北京西山中学读书,自己去北京美术研究会,学习绘画和摄影。学期期间,他积极主动地参加进步学生的活动,阅读进步书刊,寻求救国救民的真谛。在进步思想的熏陶下,他逐渐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对当时社会的腐朽黑暗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当时,有关十月革命的故乡苏联的传说,深深吸引了王青士。当他听说北京俄文法政学校的毕业生有去苏联深造的机会时,便于1923年秋毅然投考了这所学校,并通过同学结识了在校任教的瞿秋白。在瞿秋白的影响教育下,王青士的思想觉悟不断提高。

  1924年初,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深入人心。在李大钊等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士的共同努力下,国民党北京执行部执行部和北京市党部先后成立。王青士当即加入了北京国民党左派组织,参加了各种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1924年12月31日,在中共北方区委和国民党北京执行部的组织下,北京青年学生和群众列队前往前门车站,迎接抱病入北京的孙中山先生,王青士也走在队伍中,他十分仰慕孙中山先生,拥护先生提出的召开国民会议和废除不平等条约两大主张,并积极参加促进国民会议召开的各项活动。1925年,他和同学们又活跃在声援五卅运动的斗争行列。1926年3月18日,为反对英、美等八国向北洋军阀段祺瑞政府提出撤出天津大沽国防工事等无理要求,中共北方区委、国民党北京特别市党召集5000余人,在天安门集会抗议,会后游行示威。王青士积极响应并参加了集会和游行。经过斗争和锻炼,他的意志愈加坚强,逐渐由一个文弱书生成长为反帝爱国的斗士。

    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发生后,白色恐怖日益严重。王青士因受到反动当局的注意,被迫辍学离京。他原想由上海去广州,投考黄埔军校,但未能如愿,逐决暂时返故乡。                                          

               加入党组织

   离别数年,家乡依然如故,人民却更加贫困,王青士的心情十分沉重。为了家乡人民传播革命道理,他与被人合作,在城关开了一家开明书店,出售进步书刊。此外,王青士还热情地向乡亲们介绍新书刊,传播新文化、新思想,宣讲国内外时间新闻。

    1927年,王青士在家乡结婚,也就在这一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在外地活动的霍邱籍共产党员戴眏东、袁新民、李何林及王青士的弟弟王冶秋等,为摆脱敌人的追捕,先后回到家乡开展革命工作。无数革命志士的鲜血,擦亮了王青士的眼睛,使他认识到这样一个真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华名族和人名大众的希望。在革命处于低潮的腥风血雨年代,他愤然退出国民党,向中共地方党组织提出人党要求。是年底,经王冶秋、李何林介绍,王青士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以书店为阵地,更加热情主动地向读者推存进步书刊、宣传革命道理。为了筹措党组织活动经费,他不仅卖掉了结婚时添置的衣物,还以个人名义四出借贷,同志们都深受感动。

  
    1928年春,中共霍邱县委成立,属中共皖北特委领导。

    4月9日,阜阳“四•九”起义的枪声在皖北大地响起。由于敌众我寡,起义遭到血腥镇压,中共皖北特委书记魏野畴等英雄牺牲。消息传来,王青士等悲愤难忍。为响应阜阳“四•九”起义,使敌人看到共产党是杀不完、吓不到的,霍邱县委遵照皖北临时特委指示,决定于7月27日举行“文字暴动”。是晚,王青士等携带标语、传单、糨糊等,在城外和新店埠一带活动。他时而混于人群之中,将传单悄悄地塞入他们的包里、怀中,时而机警地将标语贴在引人注目的地方。

    天亮后霍邱县城及四大集镇、交通要道,到处可见“打倒国命党!”“打倒新军阀蒋介石!”等传单和标语。这一行动,轰动了整个霍邱。敌人惊恐万状,于是出动了大批军警、民团进行大搜捕。县警备旅孙庚山带着一班人气势汹汹地扑到王家,要捉拿王青士、王冶秋兄弟。开明书店也遭到搜查。

  王青士早有预料,完成任务后没有回家就赶到预定的集合处。王冶秋将保管的全县党团员名册烧毁后,也赶到集合处。后来根据县委决定、王青士、王冶秋、李烈飞由润河集乘船撤离霍邱。

               参加未名社

    时已入秋,王青士等来到上海以近两个月,但仍未找到党组织,未能接上关系。他们三个衣着单薄,加上王青士又疾病缠身,钱也所剩无几,处境艰难。大家商议后,觉的在留上海无益,决定前往北平,希望能找到组织。

  1928年10月,位于北平景山东街40号的未名社,来了一位风尘满面的青年,他就是王青士。未名社内的李霁野、韦丛芜、韦素园、台静农都是霍邱人,比王青士先到北平

的李何林也住在这里。王青士受到同乡的热情关照。不久他终于和北平地下党组织接上了关系。

  1929年处,党组织派王青士负责北平沙滩一带团支部的工作。当时,他的公开身份是位名社的店员。白天当店员,晚上做党的工作,十分辛苦。在店里,他除了卖书外,

还兼画广告和设计书籍封面。他为《烟袋》(草靖华译)一书设计的封面,立意新颖,风格独特,深的鲁迅先生的赞赏。

  1929年下半年,局势恶化,北平的白色恐怖日益严重。为免于连累未名社,王青士征的党组织同意,辞去了未名社的工作,成为一名职业革命者。翌年初,王青士担任了共青团北平市委书记。

他不负重托,认真而忘我地工作着。他经常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宣传群众。他还自己动手起草文件、刻写传单,常常熬到深夜。他没有公开的职业,也没有固定的住处,生活非常艰苦,有时仅以烧饼充饥。

他关心同志,与大家坦诚相处。在他的领导下,北平团市委的工作很有起色,受到领导和同志门的称赞。是年5月18日,中共北平市委改组,王青士任市委书记。从此,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岁月在紧张的斗争中流逝。闲暇之时,王青士长凝神远望,他在思念久别的故乡和亲人,思念慈祥的老母、贤惠的妻子和那未见面的小儿子。在给妻子裴荫女士的信中,他夹了一张自己的照片,背面写者:荫青纪念!

叫运儿认认伯伯!满腔深情,无限思念,都注于言语之中。

                 勇担重任

   1930年6月11日,中共顺直省委决定重新改组北平市委,王青士被调离北平。7月上旬,王青士等肩负改组中共山西特委的重任,前往太原。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山西党员组织在严酷的斗争中几度起伏,形势十分严峻。当王青士等由天津到达太原时,太原城内只有30名左右的共产党员,不仅党员人数少,基层党组织屡遭破坏,损失严重,加之环境恶劣,有些同志情绪低落消沉,有的悲观失望。王青士接任中共三西特委书记后,立即着手进行组织整顿和恢复工作。


上一篇:本地文化


下一篇: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564-6096168 传真: 邮箱:huoqiuw#qq.com
地址:霍邱县电商大厦314-315室 邮编:237400
Copyright © 2004-2024 安徽云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